股票正规配资开户
编者按: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,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。南方杂志社、南方+党建频道平台特此推出《南粤先锋》专栏,讲述南粤党员故事,讲解党建知识,树立先锋形象,敬请垂注。
近年来,“党建+”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从“党建+文旅”激活乡村振兴,到“党建+网格”织密基层治理网格,这枚党建“绣花针”织就了一幅善治新图景。然而,部分地方和单位将“党建+”标签化,生搬硬套党建概念,导致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“两张皮”现象凸显,严重背离了“党建+”的初衷。唯有让“党建+”打破标签化桎梏,跳出形式主义窠臼,才能释放党建引领发展新动能,真正厚植根基,普惠民生。
“党建+”标签化的实质,是背离了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根本立场,将本应服务群众、推动发展的党建核心工作,沦为形式主义的“包装纸”。比如,个别地方把“党建+”视为万能标签,生硬地贴附到各类工作上,忽视发展实际成效和群众最迫切、最真实的诉求。这种脱离“血肉”的“假融合”,看似彰显党建工作的“力度”,实则导致党建工作与群众期盼脱节,无法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造福民生的实效;部分单位将“党建+”等同于“建台账”,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,沉溺于应付检查、堆砌材料的表象工程中。这种“空转内耗”的党建不仅让党建工作沦为形式主义的“秀场”,更挤占了本应用于服务基层、解决民生难题的有限资源,消耗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群众对党的信任,最终损害的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。
“党建+”标签化的病灶,深植于扭曲的政绩观和缺位的责任担当之中。一方面,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党建引领的理解存在偏差,将“党建+”品牌视为装点门面、凸显政绩的“快捷通道”,甚至衍生“党建+”品牌竞赛,进而伴随着大量不必要的会议、文件、报表、检查、评比。基层为了应付“创新要求”和痕迹管理,不得不投入本应服务于人民的宝贵资源去制造“政绩盆景”;而群众目睹这场“为品牌而品牌”的“政绩秀”,不断消蚀对党组织的信任感,削弱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合法性,其危害远甚于一般的工作失误。另一方面,当“贴标签”“造盆景”成为获取政绩的“捷径”,而扎实服务群众、解决复杂问题却因“见效慢”“难包装”而被一些干部束之高阁时,实干精神就会受到打击,投机取巧之风便会滋生。这种政绩观错位的党内政治生态,诱导部分党员干部将心思用在“表面功夫”和“对上负责”上,而非“为民负责”和解决实际问题,从根本上背离了党的宗旨和初心使命。
事实上,党建工作从来都是一项“硬功”。让“党建+”标签化走向实效化,关键在于把握“融”的精髓、突出“实”的导向、释放“新”的动能。首先,“党建+”的生命力在于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,必须找准党建与业务的结合点,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由点上开花到本质突破、由单打独斗到整体联动,切实发挥党建引领实效。其次,要牢牢把握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,使其成为穿透形式主义迷雾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“探照灯”。只有精准锚定“需求靶心”,彻底避免闭门造车、自说自话的决策陷阱,并以制度刚性为“绣花针”,将资源精准投放到群众急难愁盼处,同步织密监督考核的“闭环网”。此外,基层党建工作不能以老眼光看待问题、以老经验解决问题。要通过数字赋能,将传统党建模式升级为“数据驱动”的智慧治理,让“党建+”插上科技的翅膀,不仅能减轻基层负担,更能在“指尖”与“心间”架起党群连心桥。
党建工作不是“贴牌工程”,其生命力在于服务大局、创造价值。作为“总开关”,党建抓好了,抓落实才能忙到点子上,抓绩效才能干到关键处。唯有撕下“伪党建”标签,把“虚功”做成“硬功”,在新征程上真抓实干担当作为,才能让“党建+”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。
更多精彩内容:南粤先锋专栏>>>
【作者】刘小宁
【供稿单位】阳春市委组织部
【栏目统筹】陈健鹏
【频道编辑】李卓华 林琳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刘树强 刘龙飞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
涌融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